緒論
0.1 材料力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
0.2 可變形固體的基本假設和補充假設
0.3 力的分類
0.4 外力與內力
0.5 截面法
0.6 應力
0.7 正應變與切應變
0.8 桿件變形的基本形式
0.9 材料力學的發展
習題
第1章 軸向拉伸與壓縮
1.1 軸向拉伸與壓縮概述
1.2 軸向拉(壓)桿橫截面上的內力
1.2.1 軸力
1.2.2 軸力圖
1.3 軸向拉(壓)桿橫截面和斜截面上的應力
1.3.1 橫截面上的應力
1.3.2 斜截面上的應力
1.4 材料拉伸與壓縮時的力學性能
1.4.1 低碳鋼拉伸時的力學性能
1.4.2 其他塑性材料拉伸時的力學性能
1.4.3 鑄鐵拉伸時的力學性能
1.4.4 低碳鋼壓縮時的力學性能
1.4.5 鑄鐵壓縮時的力學性能
1.5 應力集中的概念
1.6 溫度、時間和加載速度對材料力學性能的影響
1.6.1 短期載荷作用下溫度對材料力學性能的影響
1.6.2 高溫、長期靜載荷作用對材料力學性能的影響
1.6.3 加載速度對材料力學性能的影響
1.7 軸向拉(壓)桿的強度計算
1.7.1 極限應力
1.7.2 許用應力與安全因數
1.7.3 強度條件及其應用
1.8 軸向拉(壓)桿的變形
1.8.1 泊松比
1.8.2 胡克定律
1.9 拉壓超靜定問題
1.9.1 超靜定的概念
1.9.2 超靜定問題的解法
1.10 溫度應力與裝配應力
1.10.1 溫度應力
1.10.2 裝配應力
1.11 功能原理和軸向拉(壓)時的應變能
1.11.1 功能原理
1.11.2 軸向拉(壓)時的應變能
習題(一)
習題(二)
第2章 連接件的實用計算
2.1 連接件的工程實例及基本概念
2.2 剪切與擠壓實用計算
2.2.1 剪切實用計算
2.2.2 擠壓實用計算
習題
第3章 扭轉
3.1 扭轉的工程實例及基本概念
3.2 外力偶矩、扭矩及扭矩圖
3.2.1 外力偶矩
3.2.2 扭矩及扭矩圖
3.3 薄壁圓筒的扭轉
3.3.1 薄壁圓筒扭轉時的切應力
3.3.2 切應力互等定理
3.3.3 切應變與剪切胡克定律
3.3.4 剪切變形能
3.4 圓軸扭轉時的應力
3.4.1 變形幾何關系
3.4.2 物理關系
3.4.3 靜力學關系
3.4.4 圓軸扭轉時的強度
3.4.5 圓軸扭轉時斜截面上的應力
3.5 圓軸扭轉時的變形
3.6 非圓截面桿的扭轉
3.6.1 非圓截面桿扭轉的概念
3.6.2 矩形截面桿的自由扭轉
習題(一)
習題(二)
第4章 彎曲內力
4.1 平面彎曲及梁的計算簡圖
4.1.1 平面彎曲
4.1.2 梁的計算簡圖
4.2 彎曲內力——剪力與彎矩
4.3 彎曲內力圖——剪力圖與彎矩圖
4.4 載荷集度、剪力和彎矩間的微分關系及其應用
4.5 按疊加原理作彎矩圖
習題(一)
習題(二)
第5章 彎曲應力
5.1 彎曲應力概述
5.2 純彎曲時梁橫截面上的正應力
5.2.1 試驗觀察及假設
5.2.2 變形幾何關系
5.2.3 物理關系
5.2.4 靜力平衡關系
5.3 橫力彎曲時梁的正應力及正應力強度條件
5.4 彎曲切應力的計算
5.4.1 矩形截面梁
5.4.2 工字形截面的切應力計算
*5.4.3 圓形截面梁的切應力計算
5.5 彎曲切應力的強度校核
5.6 提高梁彎曲強度的主要措施
5.6.1 合理設計截面
5.6.2 合理設置支座、布置載荷
5.6.3采用變截面梁或等強度梁
習題(一)
習題(二)
第6章 彎曲變形
6.1 彎曲變形概述
6.1.1 工程實例
6.1.2 研究彎曲變形的目的
6.1.3 表示彎曲變形的基本量
6.1.4 撓度與轉角之間的關系
6.2 梁的撓曲線近似微分方程
6.3 求梁變形的積分法
6.3.1 邊界條件
6.3.2 光滑連續條件
6.4 用疊加法計算彎曲變形
6.4.1 疊加法
6.4.2 逐段分析求和法
6.5 簡單超靜定梁
6.5.1 超靜定梁的概念
6.5.2 變形比較法解超靜定梁
6.6 剛度條件及提高梁彎曲剛度的主要措施
6.6.1 剛度條件
6.6.2 提高梁彎曲剛度的主要措施
習題(一)
習題(二)
第7章 應力狀態和強度理論
7.1 應力狀態的基本概念
7.1.1 原始單元體
7.1.2 主應力和應力狀態的分類
7.2 平面應力狀態分析的解析法
7.2.1 斜截面上的應力
7.2.2 斜截面上的主應力
7.2.3 切應力的極值
7.3 二向應力狀態分析的圖解法
7.3.1 應力圓的定義
7.3.2 應力圓的作法
7.3.3 應力圓和斜截面上應力的對應關系
7.3.4 利用應力圓研究一點的應力狀態
7.4 三向應力狀態及其應力圓
*7.5 平面應變狀態分析
7.5.1 任意方位的應變
7.5.2 應變的主方向與主應變
7.5.3 應變圓
7.5.4 應變的測量計算
7.6 廣義胡克定律
7.7 應變能密度
7.8 強度理論概述
7.9 四種常用的強度理論
7.9.1 最大拉應力理論(第一強度理論)
7.9.2 最大拉應變理論(第二強度理論)
7.9.3 最大切應力理論(第三強度理論)
7.9.4 畸變能密度理論(第四強度理論)
7.10 各種強度理論的應用
7.10.1 相當應力
7.10.2 強度理論的適用范圍
習題(一)
習題(二)
第8章 組合變形
8.1 組合變形和疊加原理的基本概念
8.2 斜彎曲
8.3 拉伸(壓縮)與彎曲的組合
8.3.1 拉伸(壓縮)與彎曲組合變形的強度計算
8.3.2 偏心拉伸(壓縮)的截面核心
8.4 彎曲與扭轉的組合
8.5 組合變形的一般情況
習題(一)
習題(二)
第9章 壓桿穩定
9.1 穩定性的概念
9.2 兩端鉸支細長壓桿的臨界壓力
9.3 其他支座條件下細長壓桿的臨界壓力
9.4 臨界應力
9.5 壓桿穩定的校核
9.6 提高壓桿穩定性的措施
習題(一)
習題(二)
第10章 動載荷和交變應力
10.1 構件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時的動應力計算
10.2 構件做等速轉動時的應力計算
10.3 沖擊載荷作用時構件的應力計算
10.3.1 構件受軸向沖擊時的應力計算
10.3.2 構件受橫向沖擊時的動應力計算
10.3.3 構件受扭轉沖擊時的應力計算
10.4 提高構件承受沖擊載荷能力的措施
10.5 構件在交變應力作用下的疲勞破壞與疲勞極限
10.5.1 交變應力的實例與疲勞破壞的過程
10.5.2 交變應力的基本參數與疲勞極限
10.6 影響構件疲勞極限的主要因素
10.6.1 構件的外形
10.6.2 構件的截面尺寸
10.6.3 構件表面的加工質量
10.7 對稱循環下構件的疲勞強度計算
習題
附錄
參考文獻